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正文

黔山贵水,“猪”联璧合!贵州生猪产业借“金融活水”跃升新高度

  • 情感
  • 2025-02-17 08:46:04
  • 16

黔山贵水,“猪”联璧合!贵州生猪产业借“金融活水”跃升新高度

黔山贵水,“猪”联璧合!贵州生猪产业借“金融活水”跃升新高度

  期货日报

  在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的《贵州省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政策东风下,贵州首个生猪交割库正以金融枢纽的姿态,悄然改写当地传统生猪产业版图。2024年12月6日,贵州生猪产业迎来历史性的转折点——贵州贞丰富之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功获批成为贵州首个生猪非集团交割仓库。这一标志性事件不仅意味着期货服务贵州实体经济迈出了关键一步,更为贵州生猪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事实上,生猪交割库的设立,是贵州证监局持续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其犹如一架连接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桥梁,使当地生猪产业能借助期货市场的力量,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贵州首个交割库落地

  贵州富之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富之源集团)作为一家贵州本土以原料供应链、饲料生产、生猪养殖、食品加工、数智科技等产业为主导的大型现代化农牧企业,围绕生猪产业链精心布局,已建立了贵阳、安顺、铜仁三大饲料基地,以及修文、贞丰、长顺、息烽、开阳、碧江、龙里七大养殖基地。这一布局形成了从原料供应、饲料生产,到养殖、肉食品加工的一站式生猪养殖全产业链新模式,不仅连接了家庭农场、村集体与低收入户,更在贵州完善了产业链布局,经营效益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在此基础上,富之源集团积极申请成为生猪期货交割仓库,旨在更好地服务西南地区的养殖企业,帮助他们通过期货市场实现风险管理和价格锁定。

  “随着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养殖企业开始积极参与期货交易。贵州本土企业急需一个稳定、可靠的交割仓库来支持他们期货交割业务的需求。富之源集团申请成为生猪期货交割仓库,不仅满足了这些企业的需求,更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此举也是响应国家政策、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近年来,我国政府鼓励就地屠宰、冷链运输,生猪跨省调运政策逐步收紧。增加主产区交割库点,既能满足当地企业参与期货交割的需求,又能保障可供交割量的充足,从而反哺生猪期货的平稳运行。”富之源集团财务副总监王新淋向期货日报记者表示。

  “交割库的存在展示了企业具备强大的生猪产能和稳定的市场吸纳力、辐射力,有助于树立企业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提升品牌形象。此外,生猪交割库通过确保期货合约的实际履行,减少了违约风险,增强了市场的稳定性。这不仅保障了企业的合法权益,也提升了市场对企业的信任度。同时,交割库通过调节市场供需关系,对市场价格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降低经营风险。”王新淋补充道。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生猪交割仓库的建设能为当地生猪养殖企业提供价格参考和风险管理的工具,同时还能倒逼产业标准化转型。王新淋表示,交割库对生猪的品质有严格要求,这促使养殖企业提高生猪的养殖标准,提升生猪的品质和价值。同时,交割库的存在也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出货渠道,有助于企业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经济效益。此外,交割库的设立实现了金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期货市场,养殖企业可以利用交割库进行套期保值,锁定远期利润,降低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金融机构也可以为生猪产业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保险+期货”、场外期权等,进一步丰富了风险管理的模式和策略,推动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在成为生猪交割库前,富之源集团便在生猪期货市场中做了深入沉淀。“在生猪期货上市初期,中信期货贵州分公司便开始与富之源集团就生猪期货基础理论进行多次交流。2023年起,中信期货贵州分公司以‘保险+期货’为切入口,帮助企业了解借助生猪期货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必要性、有效性,同时借助企业易于接受的‘保险语言’,让企业了解套期保值的基础理论。在前期工作的铺垫下,2023年底,中信期货贵州分公司为富之源集团培训套期保值业务框架理论,并根据企业养殖、饲料等业务板块分别开展相关期货品种的理论知识介绍。2023年以来,富之源集团各板块逐渐完善期货套保制度,组织建立期货决策小组,开始尝试生猪期货的套期保值,至2024年底已建立较为完善的生猪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并取得较好成效。”中信期货贵州分公司总经理都砚说。

  目前,富之源集团已在中信期货贵州分公司的协助下搭建了现货交割的业务框架体系,并根据大商所规定贞丰富之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可以参与包含LH2505合约之后的交割业务,在生猪各月合约中积极参与服务交割业务,促进期现回归。

  在都砚看来,富之源集团交割库的成功设立,对贵州生猪市场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市场开辟了全新的发展机遇。“首先,富之源集团交割库为贵州生猪养殖及相关产业的升级提供了契机,促使企业更加注重生猪品质的提升和养殖技术的改进,以满足交割标准,推动整个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其次,丰富了贵州金融市场的产品和服务。以交割库为基础,可以进一步开展仓单质押融资等金融业务,为生猪产业链的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和金融服务支持,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再次,对于贵州的生猪养殖企业和贸易商来说,借助富之源集团交割库,可以更方便地参与全国性的生猪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交易,将产品销售范围扩大到全国。最后,交割库相关业务的开展需要大量熟悉期货、物流、仓储、检验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这将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流入贵州,为当地培养和积累一批高素质的产业和金融人才,提升贵州相关行业的人才储备水平。”她说。

  “未来,富之源集团将继续深化生猪期货交割库的建设与发展。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割库的技术水平和运营能力;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加强与大商所的沟通与合作,探索创新业务模式;致力于推动交割库的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推动绿色运营。”王新淋表示,通过这些规划的实施,富之源集团将进一步提升生猪期货交割库的运营水平和服务质量,为生猪养殖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交割服务,推动生猪期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为贵州乃至全国的生猪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

  生猪“保险+期货”逐渐走深走实

  此前,一场场“金融春雨”已经浸润贵州的田间地头。其中,生猪“保险+期货”模式的引入,为养殖户提供了双重保障。贵州修文县谷堡乡的个体养殖户胡才萍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之一。

  提起生猪养殖风险,胡才萍十分苦恼。“我们养殖生猪的风险特别大,像猪瘟、口蹄疫这些疫病,一旦暴发,便损失惨重。此外,市场价格波动也很烦心,有时候辛辛苦苦养了几个月,到出栏的时候价格却跌了很多,一年就白干了。”胡才萍如是说。

  “不过,自参与了‘保险+期货’项目后,这一困境得到了极大改善。这个项目能在生猪生病或市场价格下跌时给予赔偿,让我们心里踏实多了,就算遇到风险也不至于亏得血本无归。前两年,猪价猛跌,要不是有‘保险+期货’项目,我可亏惨了。”胡才萍表示,一开始担心参与这个项目会很麻烦,要懂很多专业知识,填很多复杂的表格。实际了解后发现,操作并不复杂。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的工作人员会帮助办理相关手续,解释各种条款,大家只要按照要求提供一些基本信息,按时交保费就行了,很方便。

  据胡才萍介绍,当地政府对“保险+期货”项目还有补贴,个人只需出一部分保费,大大减轻了养殖户的负担。能花很少的钱就获得这么大的保障,对养殖户来说是很划算的事儿,当然愿意参与了。

  谈及“保险+期货”项目的好处,胡才萍高兴地说:“如果猪价跌了,我们直接能拿到赔偿款,这能救急,维持猪场运转。间接的好处就更多了,以往生猪价格波动总让我们头疼,根本不知道到出栏的时候能卖什么价。自从有了订单模式,订单会提前约定一个相对稳定的收购价格,不管市场价格怎么变化,我们都能按照订单价格把生猪卖出去。这样我敢扩大养殖规模,还能按照订单收购企业的专家教的方法科学养猪,猪的品质好了,产量也高了,卖的钱自然就多了,以后养猪心里更有底儿了。”

  如今,“保险+期货”项目已成为胡才萍生猪养殖路上的“定心丸”。她表示,以前一到生猪快出栏时,心里就特别慌,天天担心猪价大跌。自从有了“保险+期货”项目,就算价格跌了,但能得到相应的赔偿,所以心态平和多了,能更安心地搞养殖。此外,收入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了,不管市场价格如何波动,最终的收入都能维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

  “有了保障,我也敢适当扩大养殖规模了。这两年我增加了养殖数量,收益也有了明显提高。而且因为有了稳定的保障,我在选择养殖品种和养殖方式上也敢尝试一些更优质、更高效的方法,有利于提升养殖的整体效益。”胡才萍说。

  在参与“保险+期货”项目前,胡才萍对期货市场的了解少之又少。“我就只听说过‘期货’这俩字儿,觉得好像是跟投资有关,但具体是咋回事,完全摸不着头脑。什么期货合约、交易规则、价格波动原理,对我来说就跟天书一样。平时就一门心思扑在养猪上,每天操心的是猪吃啥长得快、咋预防生病,根本没精力去研究期货这么复杂的东西。”胡才萍说,真正参与过“保险+期货”项目后,对期货基本的原理、保障机制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摇身一变成了新型农民。

  “相较于只保生猪的疾病、死亡等情况的传统保险,‘保险+期货’重点保障价格风险,把我们养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涵盖进去,更符合养殖户的实际需求。此外,传统保险和市场价格很难挂钩,而‘保险+期货’模式是和市场价格紧密联系的。另外,传统保险的条款和赔偿标准相对固定,很难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调整,但‘保险+期货’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生猪市场的特点和价格波动情况,灵活调整保险产品的条款、保障水平和赔偿方式等,更能适应市场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胡才萍说。

  “真心希望当地能多开展‘保险+期货+订单’这种模式,该模式就像给养殖户的未来铺了条平坦大道,不仅保障了销售,还让收入更稳定。要是能推广开,更多农户就能安心养猪,扩大养殖规模,日子也能越过越红火。希望政府、企业和相关部门能多支持,把这好事办得更扎实,让每个养殖户都能受益。”胡才萍说。

  近年来,在贵州证监局会同各相关方的不断推动下,贵州地区“保险+期货”不断走深走实,期货服务当地实体经济迈出大步伐。数据显示,2024年贵州落地“保险+期货”项目298单,保障现货数量超70万吨,涵盖生猪、玉米、豆粕、油菜、鸡蛋等品种,承保现货价值45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有效服务保供稳价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

  站在黔中大地眺望,金融工具与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贵州山地农业的基因。当“保险+期货”的屏障为农户托底,当交割库的虹吸效应催生产业集群,一幅“金融活水润三农,期货赋能兴乡村”的新图景渐次清晰。这不仅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诠释,更是西部地区探索农业现代化新路的创新实践。

有话要说...